- Oct 25 Sat 2014 10:34
2014感動99 心幸福運動 全國短片徵件大賽
- Oct 24 Fri 2014 11:29
【令人想張貼的DM設計】設計案例徵件 10/20(一) ~11/23(日)
DM的命運大多是進垃圾桶去了,但有些DM無論民眾跑了幾個地方就是要拿到,而且還會貼在牆上當裝飾,如果這是你的DM設計,快來投稿吧!
此回徵件將由作品充滿藝術語彙、曾入圍屆葛萊美獎的資深設計師-鄭司維擔任評審。
參加資格
徵件方式
入選公布:2014/12/1 (一)
投稿方式:只需作品標註關鍵字「令人想張貼的DM設計」,並填寫作品說明即完成投稿
Step1. 登入會員辦公室>至【作品管理】頁面>選擇投稿的作品,按「修改」>在【作品關鍵字】欄位,填入[令人想張貼的DM設計]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heyshow.com/events/ckfinder/images/20141016/office01.jpg&width=600&height=390)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heyshow.com/events/ckfinder/images/20141016/office02.jpg&width=600&height=402)
Step2. 填寫作品說明:內容含-讓人想收藏的理由,設計理念與作品特色,設計過程中有趣的經歷或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式。
評審介紹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heyshow.com/events/ckfinder/images/20141016/civi-2.jpg&width=200&height=200)
http://www.heyshow.com/newsdetail.asp?id=6709
- Oct 23 Thu 2014 13:48
黑秀新聞台灣設計師週海外展 10/25(六)~11/3(一) SHOWCASE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heyshow.com/events/ckfinder/images/20141023/1378734_631126483605794_1472497995_n.jpg&width=600&height=600)
台灣設計師週近年來積極推廣台灣設計,透過設計師週持續不停的與國際交流,得以打破疆界,亦如同今年台灣設計師週主題Unlimited 一般,無限延伸,不畫地自限,讓更多可能聚集,串接起台灣設計師,提高台灣設計的國際能見度。掌握這股動能,我們集結台灣優秀設計師,對全世界發聲。
從2012年首度以台灣設計師週的名義,由台灣設計師連線統籌策劃台灣設計師週第一次海外展,率領台灣設計師們參與日本頗具知名度的DESIGNTIDE TOKYO展覽(備註)獲得極大好評之後,陸續在2014年五月參與了DMY Berlin (柏林國際青年設計展) ,也再度在今年與日本SHOWCASE 合作,參與本次的展覽。
SHOWCASE 是去年創立,是由山田 遊先生為首的三人策展團隊,他們希望透過這樣的展覽機會,創造出一個新的場域,讓大家進行文化、設計與創意的交流。去年共推出8位設計師與藝術家參展,今年除了日本當地設計師與藝術家,也邀集其他國家的設計師進行交流,今年由台灣與瑞士兩個國家雀屏中選,根據日方提出的設計師名單,我們尋找對應的設計師/藝術家參與。瑞士則是請來知名設計公司atelier等設計師參與。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heyshow.com/events/ckfinder/images/20141023/10626531_10152711258087008_7689573525732051152_n.jpg&width=600&height=399)
方間雲亭 Cloud Arbour / 王喆 Che Wang
SHOWCASE 參展名單
CHE WANG 王喆 | 建築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heyshow.com/events/ckfinder/images/20141023/IMG_3196.jpg&width=600&height=400)
考古娃娃 Archaeology Doll / 徐景亭 Gina Hsu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heyshow.com/events/ckfinder/images/20141023/01.jpg&width=600&height=337)
互夾邊桌 / 吳孝儒 Pili Wu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heyshow.com/events/ckfinder/images/20141023/the%20hidden%20beauty-all.jpg&width=600&height=424)
the hidden beauty / 周雅雯 Ya-Wen Chou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heyshow.com/events/ckfinder/images/20141023/Double%20Decoration%20series_02.jpg&width=600&height=287)
Double Decoration series / 張簡士揚 Shih-Yang Changchien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heyshow.com/events/ckfinder/images/20141023/02.jpg&width=600&height=424)
2060末日年曆 / 黃顯勛 Hsien-Hsun Huang
- Oct 22 Wed 2014 13:44
LINE Webtoon 原創漫畫大賽說明會11/1(六) 歡迎報名
各位喜歡漫畫創作的朋友,LINE Webtoon 每日漫畫將在台灣舉辦「LINE Webtoon 原創漫畫大賽」,邀請台灣優秀的漫畫人才一起畫出無限可能!
*因座位有限,報名成功與否請以最終系統發送之確認信(內含電子票券)為主,當天須憑此電子票劵和證件入場。
LINE Webtoon 每日漫畫 敬邀
- Oct 21 Tue 2014 10:09
驚豔照葉樹林文化丰采~2014亞太傳統藝術節登場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2014亞太傳統藝術節」即將於10月23日至26日在宜蘭傳藝園區亮麗登場。為表現本屆藝術節的國際品牌亮點與「東亞半月弧-茶‧踏歌‧照葉林」主題之氛圍,20日特別選定在以「原住民族」為重要主題的「國立臺灣博物館」辦理全國記者會,文化部李應平次長與傳藝中心方芷絮主任出席此項盛會,與本屆受邀的國內外團隊共同連綴東亞半月弧之微笑光點,宣告2014亞太傳統藝術節正式展開。
「亞太傳統藝術節」12屆有成,即將邁入第13屆之際,主辦單位傳藝中心不僅堅持以臺灣為核心,透過藝術表現打破國界疆域,並已累積豐厚經驗,成功型塑亞太區域文化生活圈概念,且契合文化部多項國際交流策略,為文化部自2013年起推動之「翡翠計畫」的實踐加入另一個藝術面向。未來臺灣戲曲中心成立後,亞太傳統藝術節更將以宜蘭、臺北「雙園區」概念拓展國際視野,加上傳藝金曲獎今年首度由傳藝中心接辦,成功打造不同於流行類金曲獎的優質品牌,傳藝中心將積極串連此重要獎項的豐沛活力,結合亞太傳統藝術節的品牌經驗,進而打造全新國際音樂節的重要展演,以「兩節一獎」能量加乘的精品概念,發展為臺灣具代表性的藝術節品牌。
2013年起,亞太傳統藝術節即以雙年主題的精神策略,邀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吳榮順教授擔任策展人,2013年「原鄉客居:當代亞太傳統藝術的跨境與跨界」規劃四大境域主題、邀請八個亞太區域精湛團隊進行雙邊競演;2014年則以日本民族學與人類學家佐佐木高明、藤井知昭等學者在1980年代所提出的「東亞半月弧-照葉樹林文化帶」(Lucidophyllus Cultural Belt)作為本屆焦點區域範疇,並以「東亞半月弧-茶‧踏歌‧照葉林」為主題,邀請國內外七個團隊進行雙邊競演,多元呈現東亞半月弧內共同的常民生活意象與傳統藝術特徵。
策展人吳榮順表示,這塊半月型的區域,由尼泊爾、東南亞及中國西南,東順沿著茶樹的生長,途經臺灣至濟州島,終止於日本,屬於同源文化區,擁有同樣的生活方式,也具有共通的藝術表現形式。此區域的傳統藝術,除了踏歌與歌垣的多樣性之外,更特殊的是,它以喜馬拉雅山邊境為延伸,從陸地到海島形成了一個「東亞半月弧」的特殊文化帶,其藝術型態則形成所謂「Bordering style」的游移與擺盪。因此2013、2014亞太傳統藝術接連兩年持續性議題式的策展計畫,透過文化跨境和文化共同圈的主題呈現,有計畫的讓臺灣民眾與亞太區域內之民族交融,將使這個以亞太傳統藝術為核心的藝術節,更具深刻的參與感和文化認同。
所謂照葉樹林,就是以橡樹、樟樹、山茶樹等暖溫帶常綠闊葉樹為主的東亞特有樹種,因為樹葉有光澤,陽光一照,便反射出閃閃光芒,故名「照葉樹林」。在照葉樹林地帶中醞釀與成長的文化十分相似,譬如:吃發酵過的食物(醬油、味噌、臭豆腐、納豆等)、喝綠茶、使用竹器、生漆、用魚鷹捕魚、走婚、干欄式建築、男女對唱情歌、使用踏歌與歌垣等,都是該文化區的生活印象和生活經驗寫照。
策展人吳榮順指出,臺灣位處照葉樹林文化帶的中心樞紐之地,不但串連了東亞半月弧的前緣(東南亞)和東亞半月弧的後境地帶(東北亞),民族的多樣化、文化帶內共同的生活方式(茶飲文化和高腳屋住居)和傳統藝術表現形式(踏歌、對歌、複音),都在臺灣漢族和原住民族的歲時祭儀和生命禮俗中體現。而種茶、採茶、製茶、喝茶、茶歌相褒對唱等,也是臺灣漢人常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經驗;使用竹器、生漆、走婚、干欄式建築、男女對唱情歌、使用踏歌與複音等東亞半月弧的的生活意象,更完全體現在臺灣原住民族的常民生活與傳統藝術當中。
2014亞太傳統藝術節自10月23日起至26日在宜蘭傳藝園區盛大展開,活動內容將以臺灣作為「東亞半月弧-照葉樹林文化帶」的中心樞紐之地、傳統藝術交換平台,並以原住民的傳統生活藝術(高腳屋、燒陶藝術、織繡)和傳統表演藝術(原住民踏歌和複音藝術)為核心,串連起東亞半月弧前緣的泰國卡倫族、廣西苗族與侗族,後境的韓國濟州島七摩里堂靈登巫儀、日本西川流傳統歌舞伎,以及臺灣排灣族、阿美族以及噶瑪蘭族三個族群與之呼應。除了各自拿手的踏歌、情歌對唱與複音藝術外,藝術節期間亦同步規劃高腳屋、茶文化體驗、工藝展示與互動、藝術市集等多元型式,透過藝術節的展示和演出,展現東亞半月弧文化帶共通的常民生活風貌。
今年藝術節期間適逢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轄下的國際區域型博物館專業委員會(ICR)在臺辦理,傳藝中心特於藝術節期間力邀ICR近四十名會員前來宜蘭傳藝園區參訪交流,透過跨域整合、國際鏈結的整體概念,延伸亞太傳統藝術節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促進藝術節對外幅射的力度。
此外,除於宜蘭傳藝園區的重點匯演外,今年更加強文化雙向深度交流,安排國外團隊走進臺灣原民部落,透過實際的體驗互訪,推動深層原始文化的激盪;而國內藝術巡演的層次與面向,也結合相關主題資源,與臺北的國立臺灣博物館(10/21)、宜蘭的蘭陽博物館(10/24-10/25)、臺中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10/18-10/19)合作,透過文化資源整合與串連,充份延伸活動觸角,讓文化效益得以擴大加乘。活動主題網頁:http://www.ncfta.gov.tw/asia_pacific2014
- Oct 20 Mon 2014 10:57
美5歲男孩3D義手 只花1375元
美國德州5歲男孩凱斯•哈里斯現在是幼稚園最「酷」的孩子,因為他裝上了用3D立體列印機製造的藍黑色義手,同伴對他的「機械手」驚歎不已,搶著跟他擊掌。
凱斯有先天性的掌指發育不全,沒右手指。他上幼稚園後,由於其他孩子很好奇,使凱斯非常不自在,金姆於是向為殘障者服務的E-Nable組織和幸運鰭計畫求助。
很快就有北卡羅來納州人士志願幫凱斯製造新手,只花不到1個月和45美元(約台幣1375元),由E-Nable支付。相較之下,製造傳統義肢得約4萬美元。
凱斯原以為新手會很難控制,卻發現操作很簡便,例如只要手腕向下彎就可握拳。
新聞來源出自:https://tw.news.yahoo.com/美5歲男孩3d義手-只花1375元-193600651.html
- Oct 19 Sun 2014 12:06
學承電腦補習班[Illustrator教學] 筆觸效果雨天圖像感覺的作法
- Oct 18 Sat 2014 11:21
3D印牙齒 一天900顆高效率
3D列印使用的範圍愈來愈廣,可以用於交通、珠寶、裝置藝術之外醫療用途方面更有突破,在高雄路竹科學園區已經有廠商的3D列印器材,可以列印牙齒和骨頭,而且牙齒的列印產量,客製化從一天兩顆到現在已將可以達到一天250顆。
牙齒也可以用3D技術列印出來了,高雄科學園區引進國內第一台造價4000萬的醫療列印機,科技技術人員將患者的口腔攝影輸入電腦,經過精密的計算,電腦就能夠依照缺牙空間和咬合情況,開始進行客制化的牙齒列印。
3D印牙技術人員:「我們一盤可以擺200顆,甚至250顆牙冠,(傳統)人家是一顆一顆做(假牙),我們是一盤一盤做。」
3D列印的技術結合醫療器材的精進,更可以造福人類,造價昂貴的假牙移植,以前人工製模容易有誤差,又要等很久,現在透過電腦影像定位,精準的用3D列印技術「印」出牙齒。
生醫公司董事長:「醫生把客戶牙齒資料給我之後,我進行設計24小時完成,就能送到病患的手上。」
3D印牙齒一天可高達900顆,如果是客制化一天也可印出250顆,而且現在連缺損的骨頭也可以列印出來補,減少長短腳的狀況。
黑心油讓台灣美食王國之光蒙羞,但台灣醫療器材方面要?起另一片天,還要集合金屬工業中心,工研院和醫學大學等,進軍國際。(民視新聞林樹銘高雄市報導)
https://tw.news.yahoo.com/3d%E5%8D%B0%E7%89%99%E9%BD%92-%E5%A4%A9900%E9%A1%86%E9%AB%98%E6%95%88%E7%8E%87-070036970.html
- Oct 17 Fri 2014 10:25
醫美運用3D列印 整形結果「印」出來
愛美想做整形手術,卻又擔心術後結果不滿意嗎?土耳其一家醫美診所利用掃描科技和3D列印技術,做出病患整形後的面具模型,讓他們能搶先在手術前看到整形後的樣子,如果對結果不滿意,還能和醫師進行討論,整出最完美的臉。
你想過3D列印技術其實也能應用在整形手術上嗎?土耳其整形醫師阿法沙:「我把所有科技整合,而現在我能秀出病患術後的真正樣子。」
結合掃描和3D列印技術,土耳其這位整形醫師研發出面具整形,他先讓病人站在掃描儀器前,記錄臉部輪廓,接著利用繪圖軟體細調五官角度,最後再利用3D列印上色,真人面具大功告成。阿法沙:「在螢幕裡你感覺不到你真正想整成的樣子。」
面具整形讓病人不只是看得到,也能親手摸到自己未來的臉,提前預知整形結果,如果不滿意,還能直接和醫生討論整形方向。整形病患:「當我打開看到自己臉的那一瞬間,非常震驚,強烈的衝擊,一種濃烈的幸福感。」
整形病患:「非常神奇,真的很神奇。」
面具整型雖然無法保證最後的整形結果,但新奇的整形方法已經掀起話題。
- Oct 16 Thu 2014 10:11
台北當代藝術館 10、11月展訊
高磊善於通過創作對周遭日常物進行轉譯與合成,將其原始功能屬性抽離消耗,並以一種介於秩序與混亂、冷酷與詼諧之間的形態呈現。展名「WINDOWSKY」源自藝術家最新為當代館創作的戶外裝置與他早期的一張攝影作品的關聯,藝術家試圖探討權力在當下,不斷處於升級更新的社會系統模式中,是如何逐步改變技術與媒介原本的中立屬性,並以各種無攻擊性的入侵方式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
【席時斌.記憶之宮】選集了席時斌近年的三十件代表作,除了呈現藝術家對造形語彙的獨特見解及對不同空間氛圍的營造應用,整個展覽的內容,也鋪陳了席時斌自身記憶、個人想像與外在現實生活之間,時而重疊、時而錯置、時而相互拆解的不同狀態。在當代館二樓的五個空間中,他以華麗的基調和多樣的創作風貌,開展了各自獨立又隱隱相關的五個主題:《記憶影像》、《宇宙》、《家》、《想像:身體與動物的開始》、以及《大競技場》。
藝術家湯皇珍的「我去旅行」肇始於1999 年的「你說我聽」,迢遞至2013年的「墓誌銘」。整整進行了十件計畫,歷經十五年,可以說是一跨接社會學與語言學的長程藝術創作。
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動「無牆美術館」的概念,舉辦【2014街大歡囍】社區藝術節,邀請有二十組藝術家走入赤峰街區,透過「藝術萌芽」、「藝術散步」及「藝術進駐」三大計畫,感受台北在地文化。「藝術萌芽」計畫,邀請在地居民體驗當代攝影及日光顯影的課程、繪畫表現課程,以及竹編工藝傳統再創新課程。「藝術散步」計畫,則邀請十位台灣插畫藝術家以及四組當代藝術創作者,將他們對赤峰街社區的細微觀察與感受,轉化為壁面彩繪、互動裝置、接力攝影、公共藝術、乃至於情境劇場等多元表現形式。「藝術進駐」計畫,透過「徵新‧徵藝─街大歡囍‧新人ㄒㄧㄢˋ藝」徵件活動,提供有特殊點子的年輕藝術家進駐赤峰街區創作的機會。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heyshow.com/events/ckfinder/images/20141015/05.jpg&width=600&height=400)
空間回應-互動藝術展
本次展覽為當代館與誠品站前店今年度合作的第二檔展覽,邀請到空間規劃、科技互動、藝術創作等跨域專長的「GT設計團隊」,將建築的基本元素轉化以科技互動藝術的方式呈現。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於2012年創辦的「Pulima藝術獎」,是台灣第一個以原住民為主體的當代藝術獎項,除了能激勵台灣原住民生生不息的藝術創作和集體的切磋交流,也有助於讓廣大的社會民眾欣賞、見證台灣原住民豐盛而多元的藝術成果,從中體會原住民藝術家獨特的思想觀念、藝術語言、形式風格和文化內涵。「Pulima藝術獎」既是台灣原住民各族群一同矚目和角逐的藝術新桂冠,用於推介本獎項入圍與得獎者的特展,也可同時建構台灣整體藝文生態中一個極具指標性的新觀景窗和對話大平台。
童話轉生術-張嘉穎個展
「童話轉生術」一展將看似無關的角色置入進同一個場景裡,支配著童話世界裡的角色,抹去任何過度敘事性的元素,進行一場場的短路童話。藝術家張嘉穎選取的角色,幾乎都是大家小時候聽過的耳熟能詳的故事,不論過了多久,這些人物都會讓人覺得很親切,使得觀者更易進入畫面。其作品重點不是在探討故事裡的道德觀念,也不是專注在童話的社會意義,而是某種經過內化之後的跳tone想像。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heyshow.com/events/ckfinder/images/20141015/04.jpg&width=500&height=499)
詳細展覽資訊請至當代官網:http://www.mocataipei.org.tw/